關於紅壇及鞭炮
2022-03-17
紅壇,一般是中北部以上地區的用法,
南部大多稱為行台、行館,或者是行台館,
主要用意是一個臨時的宮壇。
例如舉辦遶境時在外的廣場或者路邊搭設臨時廟壇,
請神明至內安座、或是要到外縣市接駕時,
紅壇是用來接駕遶境神明的臨時行宮,
暗訪和正日遶境的陣頭隊伍都會行經各紅壇,
隊伍將要抵達紅壇之前,工作人員會在地上擺放大量鞭炮,
鞭炮的燃燒是遶境的高潮之一,
其盛大程度影響陣頭以及神轎隊伍停留的時間,
排場越大相對也就越熱鬧。
而鞭炮並不是你想放就能放的,在一場廟會裡並不是你想放鞭炮就可以放,至少你得是廟方人員、紅壇頭家等等身分,而在放鞭炮時代表的意義,有以下幾種:
一、歡迎神明來到。
這是基本的禮貌,在台灣的信仰架構之下,大多數的情況凡人無法直接與神明溝通,所以必須藉由其他物品來傳達意念,例如燒香、擲筊,而鞭炮也是其中之一,將你歡迎神明的意念傳達給神明。
二、慶祝喜事。
神明的年例出巡都是當成喜事來辦,一年就這麼一次,所以有搭紅壇的頭家、繞境路線中的廟宇,都會藉由放鞭炮來傳達祝賀之意,如同凡人在嫁娶的時候也會放鞭炮博一個好彩頭。
三、宣告神明分界。
台灣廟會中,繞境隊伍中都會有許多不同宮廟的神明一起參與,而神明的神轎蒞臨紅壇與友好廟宇時,都會藉由放鞭炮來傳達「下一位神明已經到了」!而走在隊伍最後的神明通常都是這場廟會的主角,所以當鞭炮陣仗比前幾次都來的大的時候,大概也可以了解繞境隊伍已經進尾端。而根據區域性不同,有些地方只有神明到達時放鞭炮,有的時候是連隊伍中的陣頭到達時也會放。
四、以高溫除煞避邪。
神明出巡時,凡有惡鬼怨靈當道,鞭炮的炮聲對祂們來說就有警示的效果,也有替地方「掃淨」的功用。如同台南的「鹽水蜂炮」,一開始的目的就是以鞭炮除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