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紅壇及鞭炮

2022-03-17

紅壇,一般是中北部以上地區的用法,

南部大多稱為行台、行館,或者是行台館,

主要用意是一個臨時的宮壇。

例如舉辦遶境時在外的廣場或者路邊搭設臨時廟壇,
請神明至內安座、或是要到外縣市接駕時,
紅壇是用來接駕遶境神明的臨時行宮,
暗訪和正日遶境的陣頭隊伍都會行經各紅壇,
隊伍將要抵達紅壇之前,工作人員會在地上擺放大量鞭炮,
鞭炮的燃燒是遶境的高潮之一,
其盛大程度影響陣頭以及神轎隊伍停留的時間,
排場越大相對也就越熱鬧。




而鞭炮並不是你想放就能放的,在一場廟會裡並不是你想放鞭炮就可以放,至少你得是廟方人員、紅壇頭家等等身分,而在放鞭炮時代表的意義,有以下幾種:

一、歡迎神明來到。

這是基本的禮貌,在台灣的信仰架構之下,大多數的情況凡人無法直接與神明溝通,所以必須藉由其他物品來傳達意念,例如燒香、擲筊,而鞭炮也是其中之一,將你歡迎神明的意念傳達給神明。

二、慶祝喜事。

神明的年例出巡都是當成喜事來辦,一年就這麼一次,所以有搭紅壇的頭家、繞境路線中的廟宇,都會藉由放鞭炮來傳達祝賀之意,如同凡人在嫁娶的時候也會放鞭炮博一個好彩頭。

三、宣告神明分界。

台灣廟會中,繞境隊伍中都會有許多不同宮廟的神明一起參與,而神明的神轎蒞臨紅壇與友好廟宇時,都會藉由放鞭炮來傳達「下一位神明已經到了」!而走在隊伍最後的神明通常都是這場廟會的主角,所以當鞭炮陣仗比前幾次都來的大的時候,大概也可以了解繞境隊伍已經進尾端。而根據區域性不同,有些地方只有神明到達時放鞭炮,有的時候是連隊伍中的陣頭到達時也會放。

四、以高溫除煞避邪。

神明出巡時,凡有惡鬼怨靈當道,鞭炮的炮聲對祂們來說就有警示的效果,也有替地方「掃淨」的功用。如同台南的「鹽水蜂炮」,一開始的目的就是以鞭炮除瘟。

而面對傳統與現代的夾擊,夾在兩者之間鞭炮應該怎麼辦?說實在的,鞭炮何其無辜,它只是負責在該出現的場合展現它的功用,它本身並沒有對錯。面對這些問題,台灣人其實也有許多應對方式,例如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的電子炮、盡力研發安全性高的鞭炮、在即將放的鞭炮上先澆水以避免造成太大破壞、宮廟自組清潔隊清掃,都是傳統文化努力求生的顯現。

© 2021 弘光科技大學|文化創意產業系|110畢業專題製作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